聊聊自己 聊聊博客

文章摘要
一个东北单身九零后,爱看动画,热爱生活,有点话痨。一个用来输出文字的个人博客,我认为 140 字的分享并不能称为文字输出。

  性取向倒是毫无问题的,不搞基也不女装,真要说的话还有一点偏直男。

  可能是因为性格与工作环境的原因吧,一直都不会恋爱,也没有机会尝试恋爱,就这么一个人过来了。现在的话稍微有点觉得结婚与否不那么重要了,生活开心更重要一些。我并不觉得影视作品中那种甜甜的爱情会与我有关(虽然我也心怀期待),一个契合的灵魂并不容易遇见,社会离婚率已经接近 50% 的今天,也没办法期待时间的磨合,大家随时都会选择中途退出。

  所以说,婚姻除了完成社会期待与增加生活琐碎以外还能带给我什么呢?暂时我还想不到。那么我不如暂且就先放下这件事,不是说成为“不婚主义者”,而是不去执着于这件事,遇到了就遇到了,没遇到就没遇到,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活与工作上面来。往好了想,起码我避开了很多生活的重担,没有人际交流也就没有了人际交流所带来的疲惫感(暴论)。就算往坏了想,也不过就是孤独终老嘛,好像也没差,毕竟我也已经活了这么些年了(笑)。

  前几天和以前的同事聊天聊到相亲,他和我说:“趁早找个对象结婚吧,再过两年到我这个年纪你就会不想结婚了。”但是我感觉,他可能应该再早两年和我说这个的(笑)。

  所以这么一个跟恋爱几乎绝缘的人,在奔三的年纪只能将身心全部投身于工作与生活,趁年轻嘛。

  虽然我大学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,不过我对这个专业本身真的是没啥感情,所以我毕业就“转行”了,一天都没有干专业对口的工作。而且我的情况要比单纯的不做专业对口工作更艰难一些,因为我跑回了老家,在工作机会稀缺的小城市,起步就把难度拉高了很多,不过好在是老家,省却了租房和吃饭的开销。

  第一份正经一些的工作是室内设计师。底薪 0.3K,周休一天,没有社保。不过中午能供一顿饭,所以感觉待遇还是可以的,能做这个工作主要得益于我电脑用的比较溜,Auto CAD 和 3D Max 都能琢磨着用明白。一开始是设计师助理,每天就是跟着去住户家里量尺,然后回来返出图纸,再根据一些简单的规则在屋内摆上家具,完成简单的平面布置图。

  小城市嘛,设计收费是不现实的,所以一般都是装修公司装修送设计。客户会提出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,等你绞尽脑汁实现了之后,他又可能觉得过于前卫或不方便维护,放弃这个设计。或者你做出了一个非常棒的设计后,客户套走方案自己去找工人施工了,这样装修公司一分钱也赚不到。所以时间长了,设计师们慢慢懂得,设计只是在浪费时间与精力,“准备几个风格的模版,然后做微调”才是收益最大化的方案。所以小城市的装修公司其实谈不上什么设计。

  干了一段时候后,我发现这个工作只是一个改图的,和“设计“关联性并不大,遂离职转行。这一次我进了工厂,因为进去之前对制造业毫无认知,所以阴差阳错的从仓储车间开始了我的制造业生涯(笑)。

  其实制造业这段经历非常珍贵,几千人的大厂刚刚开始生产,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状态。我参与了仓储管理部的建立,组织了一万吨基材的细盘,参与了生产厂的建立,组建了原料车间,自学后写了一个勉强能用的数据库用于生产数据管理,自学后修改了公司的生产用 VBA 宏,使其更利于生产并降低了人力减少了出错率。

  制造业这边对于 erp 的态度其实非常微妙,知道这东西有用,但又不想投入金钱,更何况有时候投入了金钱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,因为程序员不懂生产,而生产员又大多不懂程序,需求无法正确的提出导致有时候虽然 erp 是有了,但是没人想去用。于是只要还能用 Excel 表格凑合一天,就不会选择上系统,更何况用人堆数据还能创造就业岗位,政府也开心的给了补贴(笑),所以不管表格多么卡,不管表格多么多,生产运营依然是靠表格。我自己在仓储的时候就已经受不了表格了,所以在到拼装厂管理原料车间数据的时候,我直接选择了自学 Mysql,利用数据库来管理生产数据,这让我能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统计员与计划员的两个人的工作内容,工具的优越性不言自明。

  然后厂子亏损开不出钱来了(哭),这也跟经济大环境有一定的关系,没办法的事情,毕竟不能与时代的大潮抗衡。于是跟着我当时的领导一起出来,他创业我打工,这也是一段非常棒的经历,开公司、做行政、算工资、谈合同……很多想都没想过的事情都陆续的经历着,每个月都花大把时间在高速公路上奔驰。

  然后就又感受到了家乡的呼唤,回到了老家找工作。可能对于我来说老家就是稳定的代名词吧,我不是一个特别能挣大钱的性格,不会为了赚钱而赔笑低头,不会为了赚钱而做自己不开心的事情,所以稳定且有趣的工作才是我想要的。

  于是我现在在做的是教培机构的高中数学老师,这个弯转的是不是特别大(笑)?不过这个确确实实是一个符合我预期的工作,知识的输出,不断的学习,自由的工作时间,而且面对的还是自己的学弟学妹,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体验,我很喜欢。

  我好像把工作做成了生活,不过这并不冲突,我热爱我选择的工作,也热爱的选择的生活。所以我平时的大部分时间,都在做题和制作讲义。对很享受知识输出的过程,不管是上课,还是完成讲义的制作,包括对一些知识体系的整理,他会带给我一定的成就感。

  而除了这些以外的话……应该只剩下喜欢看看动画这个爱好了(笑)。我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社交圈子的,二次元这么多年也只剩下了追番的习惯保留了下来,平均一季度会追二十部左右的新番,每季度买一张 CD 来支持一下喜欢的动画产业。这几年日本动画质量肉眼可见的下降,感觉再过几年可能就真的完蛋了吧,因为能炒的冷饭应该是快没了,所以珍惜现在的每一部好动画,他真的是打发时间的好伴侣(笑)。

  游戏的话,其实之前是有玩过很多手游,不过发现手游骗钱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了,内容越来越随便,卡池越来越密集,好想随便画几个软色情的插画就可以骗我的钱一样(我确实被骗过),所以就全部都弃坑了,之后计划是生活稳定后,买一些家用机和单机游戏来玩,这些游戏更加存粹,没有首冲,没有三天两头的新卡池新角色。当然,这是个计划,我计划了已经好几年了(哭)。

  待生活再稳定一些,当我能够得到惬意的午后时,考虑着重拾室内运动,健康还是很重要的事情。

  保持着几天拍一张照片的习惯,分享到朋友圈或者 Ins 上面。作为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,照片没有文字那么重的感觉,也不需要反复斟酌语句,随手的一拍就能完成记录,我很喜欢(如果能获得很多的点赞那就更棒了)。

  博客的话,我最早是在 2019 年利用 Hexo 建了一个,虽然花了七天的时间废寝忘食完成了美化,然而却没有写出多少文章,没有话题,没有内容,甚至于最后我自己都没有了打开博客的欲望。分析原因,我觉得是因为我花了太多精力在 Twitter 上面,我不是一个有很多内容可以输出的人,所以当我拥有一个 140 字分享平台存在时,就会倾向于将内容拆分发到 Twitter 上面去,而 Twitter 并不能很好的完成归档这个动作,所以就变得好想发了很多推,却好像并没有输出什么内容出去(包括后来停止继续发的动画截图)。

  再之后因为维护的问题,换到了 Notion 平台,这个平台的好处是真的不需要太多时间去美化页面,之前一直想要的追番页也做得出来,坏处是他并不适合写作。书写体验不如 markdown 编辑器,每个功能都好像可以实现,但每个功能好像都差那么一点意思,用它完全不会想要去写作。最终,Notion 成为了我的追番记录器。

  今年花了点钱更新了一下生产力——MacBook Pro。希望这个生产力工具能够真的让我产出更多的内容吧,起码我和爱奇艺无缘,看番工具的话我也更倾向于找其他方案。

  然后就是,我终于下决心放弃 Twitter 平台。让自己的内容更加集中,让自己的输出更成体系,之前有发过一些 140 字连续的推文来输出内容,不过那个形式并不好,而且不好回顾,也没有成体系的观看体验,那真的能够称为输出吗?这个我持怀疑态度。所以,干干脆脆的放弃这个平台,转而专注于博客的书写,这应该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改变。

  那么,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,他要有个过程,比如选题,比如搜集资料,比如润色文字,这个过程如果全部依赖于博客的话,会让我有时候不知道如何下笔,所以我可能需要一个过渡环节。刚好再这个时,在少数派上看到一个作者将 flomo 作为思路整理的平台,等到输出到一定程度后就整理成文章更新博客。这个思路很棒,解决了选题问题,也解决了资料收集周期问题。而我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一个更加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:使用 iOS 自带的备忘录。利用他最新的标签功能实现类 flomo 的效果,再结合自己喜欢不定期整理资料文件夹的习惯,半强迫自己对输出内容进行整合,在完成知识输出后再从备忘录中删掉对应的碎片知识,保持备忘录文件夹的整洁。

  首先是:这次要认认真真的打理这个博客了。

  很多社交平台我维系了多年,却越来越觉得远离了平台,所以可能这些平台并不适合我,或者说“贴贴式”社交我不太习惯吧。这次给自己一个新的起点,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展开,起码能让我满意的展开。